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

大勢至菩薩12,13章

12 第十二篇  良緣靠自己 大勢至菩薩  降 2009年3月25日 歲次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 詩曰: 男女對眼結成婚,朝夕相處變仇人; 誰記當年甜蜜事,心中盡是今日仇。 聖示: 吾觀眾生一到適婚年齡總是盡想著【成家】,挑三撿四的, 好不容易總算找到一個意中人 , 滿懷期望步入禮堂 ,卻在組成家庭後變成了仇人。 可嘆呀! 良緣變惡緣, 到底出了什幺問題呢?吾今夜便以【良緣靠自己】為題, 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同參研之。 【良緣靠自己】 古時以媒妁之言 ,讓不太認識甚至不認識的男女雙方結成婚配, 婚后縱使有了紛爭或意見不和,大致上雙方尚能互相忍讓,度過一生。 現今社會崇尚自由戀愛, 很多男女還不願透過中間人介紹來找另一半,總盼望自己如電影情節般結識未來的伴侶。 殊不知姻緣的呈現,不是只有單一方式,一旦雙方戀愛而結婚 ,即戲稱【婚姻是戀愛的墳墓】,此乃大錯特錯矣! ※ 戀愛只是一段追求的過程 ,絢爛而短暫,最重要是男女雙方為了承擔家庭及教養子女責任的付出與犧牲,是偉大而值得敬佩的。 有人說: 【羅漢腳仔, 一個人飽,規家夥仔飽。】(閩語,指單身者沒有眷屬的負擔。) 雖然單身也沒什幺不好, 只是少了經營家庭的挑戰罷了, ※ 而白陽時期的修子,聖凡兼修, 在家的修行亦不可忽視。 看到現在的父母, 雖已身為孩子的父母,但吵起架來仍像孩子般的無理取鬧、任性自我。 不顧孩子的感受, 甚至意氣用事,一意孤行憤而離婚,此舉不但破壞家庭的完整性 ,更摧毀孩子心目中美好的世界 ,美其名是為孩子好,其實從不好好站在孩子的立場想。 新竹市有一位國小的楊姓學童, 父母在婚后吵吵鬧鬧, 二度結婚又離婚, 之后父母各自交往別的異性朋友,此學童心中總企望著父母能在一起,甚至做夢都會夢到美好的結局。 一旦看到父母有任何的風吹草動,他根本無心於功課, 雖然母親很認真賺錢,想要給他一個舒適的房子, 也抽空帶他出國旅遊, 但這位學童的心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喜樂, 常擔心父母如另再娶、再嫁,自己將變成一顆人球在父母間被送來送去。 吾今夜以【良緣靠自己】為題, 呼籲為人父母者當體諒孩子的痛苦,努力為家人改變自己的個性和脾氣, ※ 不要一天到晚盯著另一半或家人的缺點, 當思夫妻及親人的緣份得來不易,多修身養性, 看家人的優點並多行善積福, 不管前世結的是否為惡緣或怨結,總有一天會成為良緣。 ※※ 莫再輕言離婚, 在生氣或失去理智, 甚至怨恨對方的當下,不要輕易簽下離婚協議書,否則彼此生生世世糾纏不清, 而無辜可憐的孩子又將如何自處? 思悟之。可,吾退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13 13 第十三篇  前人種樹, 後人乘涼 大勢至菩薩  降 2009年3月26日 歲次己丑年二月三十日 詩曰: 眾人齊心助道成, 煅練新乩功果培; 來日鸞堂新氣象,莫忘當年辛苦時。 聖示:吾觀xx諸子為了堂務,人人貢獻自己的時間與力氣, 上天非常嘉許, 尤其眾人在煅練新乩的這段時間, 每個人的內心皆是單純而歡喜。 吾望諸賢生莫忘這段時間的辛苦與發心, 將來繼續在全真堂勞心勞力, 以度化更多原靈與修子。 吾今夜以【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】為題,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勉之。 【前人種樹, 後人乘涼】 孔子在週遊列國後, 其滿腔的抱負與才能不被各國的國君所重用,但他將所學教給學生, 造就出後來的孔門七十二賢及三千門生, 而當這些學生承襲孔子的學識與理想後, 傳遞至中國各地,影響中國甚至鄰近國家數千年, 連今日的世人都深受影響。 雖然孔子不能在治理國家上伸展抱負、貢獻才識有些可惜, 但他在教育思想上的成就卻是另一種的功勞。 所以前人種樹雖然辛苦, 但後人乘涼卻更受用無窮。 鸞門之諸修子也當懷抱此種胸懷,並有長遠的眼光, ※ 今日的辛苦是為了明日, 甚至讓未來更多的人離苦得樂。 吾觀很多直銷鑽石級以上的經銷商,帶領一大群的下線在奮鬥, 拼命追求世間的榮華富貴, 如能用到修行度眾上,當積下無量的功德。 ※※ 在鸞門的修子也當有此決心, 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心力,為未來的眾生打算,將心思放在眾生之苦上, 一切的疲勞與挫折都會隨風而逝, 當功圓果滿回天時,才知自己是得【道】最豐碩的人。 當諸賢生將眼光、時間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時, 會覺得有【事倍功半】的無力感; 但相反的, 如果天天都為善信服務,為善信分憂解苦, 則會覺得【事半功倍】。 來鸞堂服務會因歡喜的付出而得到更多,看到眾生的苦,就會覺得自己能在鸞門為他人服務, 才是最幸福的人。 所謂:【朝聞道, 夕死可也。】每日在家好好修,空閒時到鸞堂服務善信, 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充實而幸福? 今夜吾以【前人種樹, 後人乘涼】勉勵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, ※ 莫輕視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,也不要小看自己在鸞堂的地位, 出錢出力, 甚至勸慰善信、端茶水、排拖鞋、清潔聖堂……等,皆已造下無量功德, 來世將因諸修子們今世的付出而受益,鸞堂的善書及普化的影響,難以計數。 所以吾希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把握鸞堂修行及積功累德的機會, 未來必有機解脫六道生死輪回, 並庇蔭子孫及超升列祖列宗, 共勉之。 可,吾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