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

外道???

外道?… 你我他?~是「外道」? 。。。。。 問: 再請教常禎師父:我於用餐時聽到幾位同修談論他教時,都以批評,輕懱的語氣評論他教都是外道,這又是為何? 答:以現在佛教對「外道」的解釋,絕大部分都認為是不具正知正見,是異端邪說的。凡是佛教以外的宗教,都被劃上「外道」的等號,被冠上外道的名相。除了佛教以外,尚有其他教派同樣也批評攻訐他教他派為魔鬼、邪教。 與佛教批評外道是同樣的心態,是山頭的、是門牆的圍築。 我在禎域雜誌創刊號第六頁曾說:「不論何種教派,能立足於世上,就表示能提供信仰者所需要的精神食糧,至於是否能進天堂或歸极樂,讓信仰者自己去体會判斷,各取所需,不必他教越俎代庖。」「比高比大,徒讓信仰者心量狹窄化與世俗化。」 其實,釋迦牟尼佛講「外道」其原意並無心存輕懱,譏笑等問題,純粹是以理則認知被扭曲的「外行」問題,當然更無對立意識的問題。就好比俗語的「內行」「外行」的比喻而以。 佛說修行者必須要有正確之理念,如「升天之理則是行持五戒十善,布施增上福德因緣,方是升天的正確途徑」,而不是苦行。因「苦行非正道,所以說為外道」。 從原始佛教到現在已經歷貳仟餘年,「外道」這個名詞,因優越感而成為一般佛教徒的口頭禪,演變至今的鄙視、排斥、輕懱。 如果是一位具有正信的佛教徒,這「外道」的口頭禪最好能戒除。不然有一天有人反問你什麼是「實說」和「權說」?除非你能正確的指出佛說之「實說」和「權說」外,否則自己豈不也是外行一個,成為佛教中的外道呢?豈非難以下台? 「道」是一不變的理則,也就是真理。修持者若所修不在真理之「內」就謂之「外」。外於真理的修持者就是外行,亦即所謂之盲修瞎練。 正信的佛教徒,應以佛教的圓融不二真理踏實向成佛之途,不應在攻訐、鄙視、輕懱中製造矛盾、對立而難以消解;若是陷於其中,何能達於涅盤之境,享用真如自在? 因此不論何教何派的修行者,均應迴避對立,相反的應是互相提升、互相成就,在宗教與宗教之間創造和諧, 使教徒與教徒之間彼此沒有隔閡,進而促進信仰空間的祥和,如是方能符合宗教原始初衷的使命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若能轉念;何須佛大慈大悲! 如不回頭;誰為你救苦救難。 五教同一體,佛道本一家。… 萬水分流,殊途同歸! 一言不中!千言無用…。 佛道本一家;五教同一体。 萬水分流,殊途同歸。 。。。。。。 奈何世人有者心生—《無明》,心執《我佛為尊》,誤解其之義,鄙斥他門教別,此乃自毀根基,難登《梵境》見如來也!~實可嘆矣! ~悟者滿目青山,迷者善惡不分!。 。。。。 可憐眾生,癡昧橫流,義不識,理難明,行為偏激,沈墜凡塵,汨沒苦海,所以道性無以清明,暗晦本靈,終究回頭無岸。 。。。。。 六道輪迴誰最苦,執迷不悟最是苦, 悠悠眾生誰最愁,來世何在最是愁。 。。。。。。 詩曰: 西方非遠善者一步超, 地獄深淵惡者近眼前。 行善積德莫停休,處世應機隨緣求, 何分你我他是誰,無執無著慧命修。 大道無名強名道,守住心田便是道, 不欺暗室守人道,浩然正氣是天道。 放眼觀天下,芸芸皆眾生, 只差迷與悟,天堂或地獄。 聖人求道在求心,迷人求道在求神。 。。。。。。 。。。。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