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

彌勒法本…

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 大妙相菩薩 降   100.4.30 十三、供佛 所謂修行,如求學,總在老師教導之中進步,修行者之師,即為諸佛菩薩。 眾生自然知道在求學之初,首要學習即是禮貌,見到老師要問好;那麼修行之過程,又怎能不知道要如何供佛? 諸家宗脈供佛禮儀,容或小有差異,但大原則不變,首要心誠意正—此乃內心真正尊師重道;然則具體實踐的行為,就必要應用在日常間的禮儀。 除了做功課既定儀軌之外,見佛、禮佛、供品、上祭等都是落實供佛的作為。原本此一項目即已列在功課以及禮儀之內,唯眾修子們卻常易疏忽,因此特別列述一章,以為強調。 我宗修子在供佛禮儀及功課,當然與其餘宗脈並無二致,但卻更要有深入及繁複。(尤其密行有七支與八支大供養,在密行篇中會有闡述。) 今顯修道子,應在日常功課(意指並無特別既定之功課),除有上供品(本宗仍有上香)、行禮拜,這些既定禮規之外,猶要強調供佛,是培養每一位修子與本尊緣佛的契引動能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 大妙相菩薩 降   100.4.30 十四、深入經藏 此一課目的具體做法,是誦經;唯,僅是初步的做法。 意即誦經是深入經藏的做法,但卻不是一定可以達到深入經藏所要突顯的目的。 修行者要有智慧,智慧從何而來?當然就是諸佛菩薩的經教。 尤其本宗法義,多有側重於執心等八識之衍繹,更是可以增益修子的智慧。 雖曰誦經不一定可以深入經藏,但卻是可以深入諸佛菩薩法義的領域,因為每位修子若能勤誦經典,對於經文一定可以留下印象,甚至有人可以滾瓜爛熟,倒背如流,雖不甚了經意,只要有人稍微闡解,則一點就透,更勝於疏於誦經之人。 所以誦經是深入經藏的第一步,然後再求了知經意,甚至涵蘊日久,可以從經意中開啟我人智慧。 是以故,自古以來佛家修子都會有誦經的功課,其深層意涵即是在此,我宗自是不例外。 。。。。。。 Xxxxx 大妙相菩薩 降   100.4.30 十五、具足福慧資糧 所謂資糧,可曰福德,可曰動能,可曰修行。 正如你要出外遊玩,必要有金錢、食物等始能成行,到達目的地。 修行亦如是,你要去到佛菩薩的淨土,你的資糧要具足,具足什麼呢?就是福慧。 我宗首重護生之慈,當然就是最為關鍵的福慧;但總不能天天放生,因而就落實在日常間修行中。 所謂「福」,即是福德,此一福德從哪裡來?有人說行善即福德,沒錯,但可以更深入一些善行,譬如說廣結善緣。 在道場中提供一個比較溫馨舒適的環境,讓道場中人人覺得樂於親近此一道場,就是很典型的造福德,所以才有諸功德中,助建道場是最大、最殊勝。 復次,何曰「慧」?當然就是慧根、慧命。 佛曰:「眾生皆具佛根」,意即眾生悉皆有慧根器、慧命,只是歷經輪迴,早受蔽障而已,所以就要使慧根顯現。 如何使慧根顯現?那就是親近道場,因為道場中早有許多善知識,可以令你精進發心,更可以見賢思齊,一步步藉著在道場中學習,而去除所蔽障慧命、慧根的惡能;進而可以提升發露的動能,也能因此而具足資糧,達到上升佛菩薩的淨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