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

釋疑。第81~89章。

釋疑。第81~89章。 ※ 81。問:人死後,子孫燒庫錢、紙樓給祖先,他們是否真能享用? 答: 如果陽間燒化之庫錢有用,那麼也太不值錢――有騙鬼之嫌。 紙製樓房焚化若有用,也太不安全,一旦風吹雨打,則屋破水漏。 旣是如此,為何尚有許多鬼魂托夢顯靈,要求子孫送錢、送屋? 因紙錢、紙屋等燒化,可產生陽氣,使陰魂得以温暖。 這些祭品在陰魂亦能產生一種幻覺,以為這些紙灰是金錢與高樓; 如人夢中見錢見色,以為實物,一旦醒來則成空也。 鬼魂如人夢中,執迷不悟,故有此擧。 以神界視之,其亦堪憐,子孫為表達孝心,焚化何妨,但以少量卽可,免加其迷幻之心。 如能誦以經懺,使其開悟,增則如一人手持黃銅度金,其以為是「黃金」,握住不放,今加開示,「點破」其機,告訴他這是黃銅,自然他就覺醒棄之。 鬼魂聞法開悟,不但不會再索銀紙,更可出苦,超昇極樂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 文殊菩薩 降 釋 疑? 82。問:吾人成仙成佛後,孤身獨處,沒有妻兒的圍繞,不是太沒人情味嗎? 答: 你所知的僅是「人倫」之樂,而不曉尚有「天倫」之樂。 凡間的妻恩子愛,能長久嗎?為生活忙碌,夫妻每天對話比外人少? 兒女長大各分東西,狹小斗室中,圍繞之樂總是有限。 若再出不孝兒女,每日受氣不休,有何樂可言? 成仙成佛後,來去自如,消遙無邊,與大自然為伴,或禪樂,或下棋,仙歌聖樂,瓊漿玉液,享受着無邊天倫之樂, 天地任逍遙,勝那斗室中短暫歡樂,仙佛絕不孤獨,滄海一粟的人類,悲歡離合,不自覺渺小孤獨嗎?靜思之! 。。。。。。 ※ 83。問:每年農曆七月俗稱「鬼月」,祖先在陽世若犯罪較輕者,是否可以回陽受家人祭拜? 答: 陰律雖嚴,不外人情義理,陽人在世罪業如果不重,死後被禁地獄受刑,如遇七月鬼門開放或自己忌辰,均可返家接受祭拜,但時刻有限。 。。。。 ※ 84。問:自己的祖先在世積德行善,死後昇為神,遇自己的忌辰,是否也能回家子孫祭拜? 答: 善人成神後,遇自己忌辰,如遇子孫香煙召請,卽會返家探視子孫,並盼望子孫繼行善積德,且祭品以素菜水菓為宜,以增其清靈神氣。 。。。。。 85。問:現在厨房大部份已改為斯爐做飯,灶神是否亦居於此處? 答:神的去處,不受時間、空間的限制。 灶神的主要組成不是在灶,而是「火」。 火代表光明,可煮食飯菜,供人維生,故又稱灶神,曰「司命真君」,其註人食祿,故不吃飯者,已無「生命」可言。 有人指燈為誓,亦卽以火神為之證。 故知土灶及瓦斯爐,僅形質變化,卽由土變為金,又有排油煙機設備,灶神更喜此清潔之地,不必油煙滿室,可與人類同享福了,那有離開之理。 如以前之居住茅屋,今有大厦,豈有不住之理?古人特別尊重灶神,灶前須保持乾淨,不得灶前打罵兒女,此乃有其深意存在。 蓋厨房重地,保持乾淨,卽是注重衞生,減少病菌傳入口中;厨房刀叉均備,如遇兒女吵閙,若脾氣一發, 有時失去理智,失手以刀叉為鞭,鞭打兒女,往往造成意外血案,故古言勸世,用意至善,世人不可以迷信視之。 。。。。。 86。問:用瓦斯爐的火點香,是否有罪? 答: 瓦斯爐火曾用來烹煮魚肉等葷腥食物,故用來點香實有不敬,點香以油燈最為適合。 。。。。。 87。問:將文章從報紙中剪貼,是否有罪? 答: 敬惜字紙本意是在保護聖蹟,避免丟於地上踐踏,若用來包裹物品,造成髒亂,而汚穢文化聖蹟。 如剪貼存閱,富求知精神,怎言有罪? 不過剩餘報紙當焚化,字灰送溪海或埋淨土,不可隨意棄置,此亦修道者一種崇聖敬意! 。。。。。。 ※※※ 88。問: 父親施XX,於六十七年月十五日中元節下午二點在田中被雷殛斃,因家父生前持齋廿餘年,未作何虧心事, 俗語「雷殛惡心」,但自知父親並非惡人,此事過後,村人皆言做好事反被雷打,無神可信了,未知其因如何? 祈聖示以解世人疑惑? 答: 1. 香蕉必至枯黃始顯出其芳香成熟,這就是道果圓滿象徵。 2. 盆花雖然裂盆,但是花木無損,叧換它處,離凡歸聖之相。 3. 稻穀成熟經霹靂碾磨才成白米,可知雷打現真性。 4 據查施XX一魂被雷霹原因,乃前世為出家和尚,一日清掃寺院,漫不經心,而摔破彌勒佛像,而造下雷殛之因, 如今道果圓滿,仍就身像被摔破!當知業力之可怕!然遭此報應乃屬少數。 許多世人一生行善,却常遭受疾病,意外劫難等侵擾,凡遇這種情形,不可生退道心,此乃債主索債現象,當堅忍痛苦,盡力還債, 一旦債務還清,則身心輕鬆愉快;若逢逆境退志,則如失敗者一蹶不振,永遠沒有成功機會。 前所列三點,如能以聖智思之,則知逆境正試爾人之道力,幻軀有壞終朽,不打破沙缸怎能見到底,正是打死假人救真人也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※ 89。問:有何種方法才能收到勸世化人效果? 答:談道多逢阻礙,當求真理以圓通。 若僅以書本上之道理,或道聽途說來宣述度人,尚嫌不夠的。 人生活在世間,這就是一個大道場,一舉一動無不是道,故道不離日常生活的範疇,以事論事,不要扯的過遠,自然他人聽得較能入耳。 古道路當以新人脚步去行走,才能暢通無阻。 由砂石之路,改為柏油路,才能適應當今「世道」之所需,如貴堂扶鸞闡述真理道義,取材新顈,最能應機說法,收效自然豐富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