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

醍醐灌頂~跋文

醍醐灌頂…跋文1,2,3 1 跋 彌勒佛  降 中華民國102年8月4日 歲次癸巳年年六月二十八日    形容壹件事物,可以用文字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描繪出輪廓,但是不可諱言,種種方式皆是以不完全的圓融描述, 所以老子有云: 【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】 又比如:文字語言的翻譯。不同物種有其溝通的語言或頻率,強以翻譯爲所知的文字語言,必然與原作者産生差異。 毫厘之差,再加上毫厘之差的學習和體悟,結果壹定産生矛盾或失真的事實。     文字語言的闡述,是提供方向及觀念,並非博學強記即可體悟原義。 作學問如此,修道更是如此。 經典教化提供宗旨及目標,並非強記經典文字即可壹躍升天,而是藉以體悟在日常之中,否則壹味仿效文字而不能體悟,則與印章無異。 比如:二十四孝乃宣揚孝道,但是倘若效仿割股療親的行爲,豈不贻笑大方? 人雖生而平等,環境不同卻是不爭的事實,能夠掌握觀念付諸實踐,並在不同環境中善盡及發揮所知的道學,才不負諸多善知識的闡述。    道可以講得博大精深,也能夠以平淡無奇的文字鋪陳。 然則,所講所寫皆是道,所以修道不是枯木死灰,更不是遙不可及,反而是最接近生活的道理。 比如:愛惜物命是道;疼愛子女是道;桌椅的材質及使用也是道。 因此,修道不必拘泥道脈或種族及生活環境,付出真情修學道理,便已步履道程。    《醍醐灌頂》以貼切平淺的文字,闡述善誘世人向善修行,且是書環繞在【先人道後天道】、【行勝于學】的脈絡闡述, 無非欲使世道由家庭影響社會逐步祥和。 所以,不必過度執著名相,而當以點點滴滴的內容實行在日用,如此壹來不被名相執役且可體現道理,方不枉仙翁往來天凡的勞苦。 希盼世人閱書有得,得而行,行而宣化,不僅自身獲益,更讓世人同沾法喜。 略言至此是爲跋。 彌勒佛跋于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運癸巳年六月廿八日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PS: 大道無名強名道,守住心田便是道, 不欺暗室守人道,浩然正氣是天道。 道在心中不待外求,行﹑住﹑坐﹑卧皆道場,要自覺,自悟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 2 跋 觀世音菩薩  降 中華民國102年8月11日 歲次癸巳年年七月初五    承平之世,民康物阜,修道問學儼然是調劑生活、慰藉精神,可有可無的活動。 動亂之世,兵馬倥傯,民不聊生,修真求道似乎成爲逃避亂世、追尋自我,缁珠必較的解脫課題。 現下之世,是承平或動亂無法定義,但是三期末劫緊臨身後,卻是不爭的事實,世人如何自處且可獲得聖凡兼修的機緣, 唯有賴宗教善知識的教化宣揚,方能在似是而非的時局中求得安身立命。    【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。】, 【事人】是人道課題,短短兩句即可道破本書意旨。 然則,上蒼爲勸化世人,所以藉由人道蛛絲馬迹,道破深奧的天理,無非欲世人從花花世界的人我關系、親友往來間,體會天道即在生活。 然而,人道林林總總,畢竟仍是假我虛幻的假象,但若可在假中得真,便可邁入天道路程。 對于人道,必須擁有積極參與的態度,因爲命非常人可以臆測,必須修身以俟命。 爲何當修身?身即矛盾的假我,既知天道爲善,則以矛盾的世間混濁應付,所以人間被稱爲苦海。 種種磨練乃至所有自身的、他人的小奸小惡,都是因應天道之善所演,令世人明白曲直是非。 比如:樂,即是苦後得到的感覺。 諸此種種在人間引現,所以欲修天道,必由人道開始。    《醍醐灌頂》乃是際值叔季應運降著的寶筏,因爲千宗萬脈各個闡述方針也有差別。 由貼近的人道思想作爲立言宗旨,因此,本書符合各教脈研閱學習。 希望付梓後廣爲推行宣化,衆生齊獲善知識,而在渾噩不明的時局下,獲取解脫之道。言盡于此是爲跋。 觀世音菩薩跋于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運癸巳年年七月初五日 跋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PS: 佛法無窮理妙含, 知者容易行者難。 口是心非總無益, 說一不二是靈丹。 講道容易體道難,雜念不除總是閒, 世事塵勞常罣礙,深山靜坐也徒然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 3 燃燈古佛  降 中華民國102年8月18日 歲次癸巳年年七月十二日     今昔、生死、妳我等等生命課題,縈繞生活周遭,並且時常成爲談論的話題。 有的持以儒家思想——立德、立功、立言; 有的以道家觀念——清靜無爲與崇尚自然; 有的以佛家爲基礎——慈悲、平等、愛護生命。 林林總總的思想道法,在生活中寫實地發生,所以應以何種立論爲基礎,時常令世人莫衷壹是,進而感歎道法難修,生活困難。 不同的時間、空間,必然有壹符合的法門應運闡揚大道,俾使世人內心有所依歸,期盼超脫生死。 因此,修行不必拘泥而成畫地自限之法執。 縱然在同壹個時空環境下,有門暢然興盛于世間的道脈,如是道脈當然也無法盡數符合大衆信仰,這情況是因爲自我生存環境客觀條件不同, 所以修行不可如枯木死灰,應當靈活運用【道理】,才不會陷入夏穿冬衣,不符現實的窘境。 人自降生大千世界,壹生的人格特質絕大多數是受家庭影響。 家庭是由親情倫常架構而成,所以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等等五倫觀念,已然深植既有的傳統之中,但生活即當局限倫常思想嗎?親眷友朋來往當遵循。 在爭吵時,或可依清靜退讓、不與世爭的道家觀念應付; 在夫妻間,則可以佛家平等、無有男尊女卑概念相處。 諸此種種,每個教脈有其宣揚的中心,倘若可以觸類旁通,專壹教脈,當然最佳。 但事實上可以接觸學習種種法益,實踐予生活仍然可使人道圓滿。 待事事圓融精進,信仰中心必可遊刃有余。    南極仙翁著造此部《醍醐灌頂》聖書,藉以歷經數度混噸之閱歷,看盡世間冷暖及浮沈,以最中肯不偏之言論闡述道理于生活點滴,乃期世人聖凡兼修。 因此聖書問世,必然洛陽紙貴,人人爭讀,成爲生活上解惑的良師益友。 滿盼付梓後廣爲傳播,利益衆生。 言盡于此是爲跋。 燃燈古佛跋于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運癸巳年七月十二日 (全書完)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PS: 聽聞容易實心難,侮慢師尊總是閒, 自大貢高空費力,聰明蓋世也徒然。 。。。。。 成神不難!為鬼卻易!… 。。。。。。 果可精進大道修持,棄假認真,廣植福田,他年無常報到,我乘祥雲,他受縲絏!何者為樂?思忖可得。~ 。。。。 註:(忖…仔細的想)~ (縲絏:古時用以捆綁罪犯的黑色繩索。比喻監獄。) 。。。。。。 若能轉念;何須佛大慈大悲! 如不回頭;誰為你救苦救難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 ~ 奈何迷者眾,醒者寡,徒呼奈何! 一言不中!千言無用…。 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 完結篇~後會可期!3Q… 。。。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