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

因果命程定論…28,29,30

因果命程定論~28,29,30… 28 觀音菩薩 降   第廿八章 勿順而乖   乖者,今人義為柔順而和。然,其本義是為違逆、蓄意反其道而行。人 在順境之中,容易得意忘形,總以為自己得天獨厚,遇上任何事故或波折, 總能化轉,並且得貴人之助,轉艱困而成平順。   容或有人是如此,但其中關鍵仍在你自身的福報尚未盡頭,才會看似逢 凶化吉,一切順利。語云:「為善不昌,必有餘惡;為惡未禍,必有餘蔭。 」所以,人在順境之中,即是在消耗你自身的福報,一旦用盡,即會遽然逆 轉,尤其順境之人,在消耗福報猶倍數於平常人,因為一般人尚會見善量力 而行,順境之人則會不屑(或者不會刻意)去行善,因此一增一減之間,福 報之比例不言可知。   當人在順境之時,通常都會認為理所當然,也就是觀念容易進入比較自 我的領域,私心更加明顯,鮮少身在順境是如身在逆境,如履薄冰、戰戰兢 兢。因此不但不容易再積善福,更容易造下乖逆的言行(或是蓄意背離道德 規範),在此情形下,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,福報不再(並且也因為沒有善 德善福之造立,即容易牽引出夙世之業力。)。   眾生在人生苦報場中,是了結夙世因緣,所以可以得到善福,相對也必 然會有因果業債需要償了,一旦在報象出現之時,你沒有善力(亦即善因緣 之能量),那麼情勢逆轉,要再挽回實在困難,尤其身在順境之人,總是認 定自身的擁有,不論是權勢、財富,甚至政商人脈,一定會足以化解會遭遇 之困難。換言之,他認為他有能力藉目下所擁有之力量去面對不順之情境; 加上人心不足之通病,有權者、有錢者,都會想要更有權、錢,所以對此用 上不當手段者,比比皆是,那麼更加速順境的消失。   因果論中,福善積多,自然得享福報而一切順利,可是沒有人可以福報 不盡。(若有早已成仙、成神,無須再入輪迴。)相對,人皆有惡,累積夙 世業緣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。當你在順境時,切要居安思危,至少也要戒 慎,切勿故意違逆善道,可以延續順境,不致逆轉於不善情境之中。 。。。。。。 29 觀音菩薩 降    第廿九章 因果不能滅   所謂因果不能滅,是一旦其因種下,即已形成其事件本身牽引的能量, 在未來時間中,此一牽引之業力,必然會形成果報,所以種因即是肇建不滅 之果報;僅能從果報未成熟之前,加以消弭或者提高自身防禦之能量,以期 因可消、果可輕,降低種因能量傷礙至最低程度。   首先,如何使果報大化小?當然即是相對面種善因、結善緣,使自身在 生命過程中,會牽引因業成熟的事機及運程,改善至比較平順,如此可以作 預防性之消弭因業。如何提升自身防護、及抗禦果報來臨時之衝擊?唯一不 二良方,就是修行。因為修行一則明理生慧;二則增益自身夙世善機顯現; 三則最為重要,因為你在修行之中,必然會皈依佛聖,則可仗恃佛聖之庇助 ;就好像前面有座山,幫你擋住強烈旋風,你可以減輕受到衝擊傷害。   修行之人,甚至有人可以藉助於法要,如密行,以提升自身能量與業力 抗衡;或者轉化、消抵(當然那是必須具備功行,才能有效抗衡,否則,亦 如他人要受果報。) 昊天至仁,果雖不能昧(滅),但卻可以使之預防減 輕,甚至舒緩延長,最簡單的分析,百斤重物,一次是重擔,但分成三次、 五次、十次,則可勝任負荷,甚至有人已不視為重擔,可以輕易度過此果報 。   是以故,眾生當須體悟果之可怕,來自其因。慎因是為周全之道,若是 其因已種,則時刻惕勵,勉之而行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30 觀音菩薩 降    第三十章 考關   為何考關與因果會聯結?為何闡述因果論會有考關?原因很簡單,許多 果報,是助長考關的衝擊傷害,甚至層面更廣;有的果報本質上即是藉著考 關來了結。吾淺舉一例:某對夫妻,妻一心向道,但卻常遭到夫之阻礙,甚 至污衊,以至此一婦道無法專心精進,此謂之家庭考。但其本質上,有其夫 妻因果存在,所以,考關在修行之過程中,幾是不可避免。   當然,因果以考關形式出現,則是更在理所當然,許多精進道子,在早 前均是一昧以道程為重,將家庭考輕忽,或者置之不理,因此往昔修道子敗 在此考關之下,難以枚舉。時至今日, 上天大開普渡之門,鸞門應運弘興 ,善書寶冊廣為頒傳,許多道子已較能圓融面對此一家庭考。   然則,一關雖過,一關又起,今日道子雖已大幅降低減輕受到家庭考關 之傷害,卻受到更多考驗,如名利關,如順逆考,甚至還有法教宗脈及至仙 佛考,諸此種種,好像道子道程頗為坎坷,因此又怨 上天為何要有如此多 考關。雖曰「道無考,不成道」,但最主要的關鍵,是因果的力量,藉考關 來了結。換言之,不是 上天故意刁難,而是你自身的因果要了,才會有那 麼多的考關讓你去面對。   修行路,好似求學路,要經過許多考試,才能証明你領悟了多少。修行 者要經過考關,才能驗証你的明心見性是不假,更何況面對考關,度過它, 你的道程更進一步,並且,因果業累更減輕許多,所以吾在本書才會將考關 列入,以茲勉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