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

重生6合一。飛鸞真言

鴻鈞老祖 降 中華民國70年3月15日 辛酉年二月十日 偈曰: 天下萬物皆佛性, 原靈來處本同源, 痴迷心性難分開, 何如開覺返自然。 聖示:※ 夫!世人認假為真,痴迷幻景,弄得原本潔白的明鏡越染越黑,更有輕視鸞文,毀謗文字不絕,謂仙佛如何能降筆說教, 枉費三教高真往返 ,處處飛鸞施方闡教的苦心,不知自己來處,不知以文字勸世,反利用文字來侮辱鸞堂之仙佛,實是可嘆也。 ※ 重修曰:老祖似乎是有感而發,弟子也經常聽到如此不敬的言語,這是不是跟一個人的善根有關系呢? ※ 弟子常聽人說:此人沒有佛性或是此人沒有善根啦,如果這人時常毀謗宗教,便說此人與仙佛無緣啦。 可是佛經明明記載著佛祖成道之時曾說:【眾生皆有佛性。】 ※ 可是現在的人為何卻說某某人沒有善根啦,或是和仙佛無緣啦,這不是很矛盾嗎? 始祖曰: 重修爾問得好,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更深一層的去了解其中之意,蓋眾生本是同一個靈性,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具有成仙作佛的【緣分】, 只是墮落凡塵之后被物質遮蓋了 【佛性】,使得有人自認自己沒有佛緣或善根,實乃錯誤之思想。 ※ 所謂的【佛緣】,沒有佛緣的乃是說【機會】,如說此人沒有佛緣,他自己深具佛性怎麼會沒有佛緣呢? ※ 沒有佛緣是指【時機未到】之意,時機一到自認便能回歸原路,本來修道修的就是自己本來的道路呀! 吾作偈曰: 清淨寶珠染色彩, 靈光不清惹塵埃, 若欲尋回原佛性, 時時勤拭返本來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鴻鈞老祖 降 中華民國70年3月16日 辛酉年二月十一日 偈曰: 飛鸞真言接尾篇, 皇皇大命今完書, 不負苦心大道成, 效勞諸子感玉京。 聖示:吾奉旨降堂著作《飛鸞真言》一書,至今已是最后一篇,爾重生堂諸子不辭苦勞,連日虔誠排班效聖,使本書能順利完成,實乃爾重生堂諸子虔誠所凝成的道氣所致,希今后能再接再厲。 可!今日之問題重修開始禀問之。 重修曰:謝謝老祖連日來的指導,使弟子受益良多,今日著作尾篇,弟子不敢有所怠慢也。 請問老祖: 弟子過去曾辦人身上之冤業時就發現二種的情況,懇請老祖指示:聖O堂誦經團的一位呂師姐,她因車禍腿傷, 醫了四個多月均未見起色,后來有同修把她帶到本堂來,弟子發現其受傷的腿部有三位前幾世和她有仇的冤親亡魂, 弟子替其與那三位亡魂達成和解,並由呂師姐去做三件善事來回向,一星期后呂師姐的腿傷便完全復原了。 可是另有一人弟子也是一樣的處理,也喝亡魂談妥,並且也去做了善事,可是卻發現亡魂並沒有離去,自然這人的病痛也就沒有解決了,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? ※ 始祖曰: 上天有慈悲的心,廣開各種的方便法門,使人能知修行,並且可和宿世的冤親債主以功德來和解, 好比有人掉入了水里喊救命,你丟了一個救生圈給他,可是他不去抓住那個救他生命的救生圈,自然就無法得救了,這樣你明白了嗎? 重修曰:請老祖再詳細說明。 ※ 始祖曰:所謂誠則靈,誠即是要有信。 呂小姐自小善根良好,所行走的都是善門,不幸因冤親在索債,只因他虔信,誠心尋求解決,且毫無疑惑,自然獲得了感應,冤業也是樂於與之和解。 ※ 反之如有人,平時善德未立,寸功未造,有了問題之后遍訪各處無法解決,即使你告訴他有關之前因后果又心存懷疑,言說又沒見著, 不知此事是真是假沒有了【信】和誠意,自然不能有所感應,冤業也不願意與之和解的。 重修曰:可是此人也照樣做了功德啊! 始祖曰: 本來他所做的功德是要和亡魂和解,如今亡魂因其心中誠意不足不願和解,其所做的功德自然記在自己的身上了,以便將來再做清算, 好比這支票原本你要開給別人,可是人家不收,你只好又收回來了。 蓋世人不曉因果,身上病痛有時是時令自己的不注意所引起的,此乃不小心所致, ※,※ 如若有常年延醫治療未見功效,必有關鍵(因果)之存在了。 重修曰:對了,弟子見到有人車禍,或不小心撞傷了一個小傷口,可是往往都要治療很久,有時好了又發作,此種是不是有了冤業之關系呢? 始祖曰:不錯,世人自無始以來,不知造了多少的孽,結了多少的仇,如今冤業來相尋自然必須了債呀! 更有修道人心向道門認真勤修,欲脫六道輪迴,一些冤業領了冥旨趕緊來討回一些冤債,以免此修道人修成証果,這些冤業無處討回債務。 重修曰:難怪弟子見一些入鸞修身的師兄,在半凡半聖的修持下生活反而比以前要清苦多了,而且事業常受到干擾,原來是這種原因,無怪乎修道人要自稱【貧道】【貧道】了。 ※ 始祖曰: 自稱【貧道】非是指修道的人都是窮苦才算是修道,乃是要修道之人貧於欲望也。 重修曰:原來如此,如有些修道人家庭比較富有是怎麼回事呢? 始祖曰:有些人在前幾世便具有善根,力行善事,今世仍繼續往修道的路程行走,福慧雙修以財養道,自然今世必能成正果的。 吾作偈曰: 莫要十字路口上——尋如來, 自己身中自然有——佛根在, 六道輪回不停息——實可哀, 苦不修心轉來世——身何在。 再示: 冤業相纏本自然, 誠心求解作陰功, 必得仙佛來主宰, 逢兇化吉必自在。 《飛鸞真言》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